一、什么是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也叫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例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电压)称为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定律中电动势的方向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来确定。右手定则内容:伸平右手使姆指与四指垂直,手心向着磁场的N极,姆指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通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磁通量变大,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小的趋势;而磁通量变小,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大的趋势。
二、电磁感应定律谁发现的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近三十年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中也都写道,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15页写道,纽曼(F.E.Neumann,1798—1895)、韦伯(W.E.Weber,1804——1891)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就是说,笔者在上中学、大学及中学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学中对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都讲错了。那么,到底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须弄清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楞次(HeinrichFriedrichEmilLenz1804——1865)纽曼、韦伯对电磁感应的贡献。